凭什么?锐明技术在商用车安防市场超越海康威视

2025-7-6|2025-7-6
Funda
Funda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近日,临汾南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被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罚50000元。罚款原因是此前在G59呼北高速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这次事故发生在2024年3月19日14时37分,G59呼北高速山西临汾乡宁段西家塔隧道内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致14人死亡、37人受伤,事故是由于驾驶人事发时处于疲劳状态引发的。
随着城市车辆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路况复杂性不断提高,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安全已成为城市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据有关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死亡6.78万人。
营运车辆的部分驾驶员为了经济利益往往多拉快跑,危险驾驶时有发生,对出现安全事故存在侥幸心理,主动逃避营运合规性监管。而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有限,传统的监管手段执法效率低,难以实现对行业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管理。监管部门及营运企业管理者运用信息技术应对交通安全监管难点的需求持续增长。
据统计全球(含中国)约有1.9亿辆商用车,活跃车辆过亿,有两亿以上的司机,每年全球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约5,500万人受伤,交通事故已经成为5-29岁的儿童和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大因素。
notion image
据2023年Berg Insight报告,锐明技术在车队视频管理系统(video telematics)以210万台套的数据,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NTSB的公开数据显示,车队投资在车联网安全产品上的1美金会带来5美金的整体收益。
notion image
锐明技术作为商用车的安全、合规和效率提升的AIoT智能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国两会、卡塔尔世界杯、成都大运会、北京公交、成都公交、深圳出租、美国校车、新加坡公交、土耳其出租、厄瓜多尔综合交通等大型交通安保项目提供安全保障及信息化服务。
安防老大不是海康威视吗?锐明技术凭什么排第一呢?

出海竞争

 
简单来说就是差异化竞争,避开内卷的国内市场。2015年国外市场营收0.76亿,占比总营收19.48%,到2024年营收提升到12.88亿,占比46.38%,2024年海外毛利率56.04%更是远超国内的18.25%。
从增速来看,2024年锐明技术营收同比增长63.45%,而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分别只有3.53%,-0.12%。其中国内主营业务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14.80%,海外主营业务收入12.81亿元,同比增长44.99%。
前装业务,更是从2020年的0.14亿,增长到2024年的0.96亿,复合年增长率46.97%。
notion image
国外市场那么大,为什么海康,大华不跟进呢?
老美在多年前就把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拉入所谓的“黑名单”,阻碍安防企业在海外的发展。那为什么不禁止锐明技术呢?
根据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公司在欧美主要是贴牌为主。欧美市场在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9.64%,24.47%,合计34.11%。
notion image
除去欧美市场营收,海外其他地区营收占比只剩下12.27%。
 

未来看点

 
出售低毛利的子公司业务
从2025年一季度业绩来看,锐明技术营收5.15亿,同比只是微增2.53%,不过扣非净利润却是大增63.21%。锐明在季报中提到主要系本期出让子公司控制权后,其营业收入不再纳入合并范围所致。
锐明技术的净利率,直接从2024年的10.58%,提升到2025年一季度的19.47%。
 
对未来的信心
今年锐明的股权激励计划,信心挺足的。
以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考核2025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以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考核2026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以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考核2027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70%。
notion image

缺点与不足?

 
创始人减持
如果连创始人因为个人资金需求都减持股票,投资者会怎么做呢?不过大A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能不减持呢?
 
单个大客户占比过高
2024年锐明技术前五大客户占比总营收29.30%,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19.56%,有点高了。
第一大客户2022年占比总营收4.89%,2023年占比总营收4.43%,2024年就直接提升到19.56%。
如果大客户营收下滑,或者选择了其他供应商,会对业绩造成较大的冲击。
国际环境风险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产生影响。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还可能影响公司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资金周转等,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
锐明技术通过海外建厂,欧美贴牌生产的方式来转移风险。
供应链风险
2018年,2019年之前,锐明只用一款平台的芯片,就是华为海思,为了解决强依赖单点风险,开始推进三级研发体系,兼容接入更多品牌的芯片。
三级研发架构,有效地解决了公司原单一芯片方案的不利局面。在三级研发架构下,目前,公司可提供多芯片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基于芯片的不同需求,现有的芯片供应较为丰富,分别有联咏、瑞芯微、安霸、地平线、海思等,可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notion image
 

同行比较

 
从锐明招股书资料,国内A股上市公司尚无主要产品与其完全相同或相似的上市公司,依据主营业务相关性,可比公司的部分产品与其主要产品相同或类似等维度选取可比公司。可比公司分别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天迈科技。
notion image
拿2024年年报数据对比,锐明技术ROE更高,达到18.80%。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天迈科技分别为15.34%,8.19%,-11.51%。根据杜邦分析拆解来看,主要是其权益乘数和总资产周转率较高。
notion image
权益乘数太高,是因为财务杠杆太高吗?不是的,有息负债大概2.04亿,其中短期借款1.67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0.37亿。无息负债主要是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有7.15亿。
从运营效率来看,锐明技术也领先两位老大,存货周转率为4.02次,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分别为2.57次,3.68次。锐明技术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28次,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分别为2.51次,1.93次。
锐明技术当前的增速表现确实不错,行业发展增速也不错。从股权激励目标来看,对未来也是信心满满。未来锐明技术还能保持高增速吗?
关于行业发展阶段,有点长,放在最后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附录

行业发展阶段

商用车(包括交通运输车辆、交通出行车辆及作业生产车辆)的安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GNSS位置跟踪
自20世纪90年代起,商用车辆开始搭载集成式全球卫星导航GNSS系统,使运营者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精确地理位置、行驶轨迹及运行速度等信息,极大地助力了提升调度效能、防范车辆失窃风险以及满足各类法规监管要求。
这个阶段的典型产品是联网GNSS定位器,该类产品硬件的单车售价在50-100美元,生命周期软件订阅(车辆位置安全服务Saas)收入约为160美元。目前全球行业渗透率约为35%,已经成为车联网的基础设施。伴随车辆更新,每年设备产销规模约在1,450万台套附近,行业产值在153亿美元。
第二阶段:视频录像
2000年开始,车载DVR(数字视频录像机)或其他类型的车载摄像头开始广泛应用,对车内及车外环境进行连续监控与录像,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这个阶段的典型产品是功能相对单一的车载数字录像机,该类产品单车售价在100至500美元,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目前行业渗透率接近10%,是车联网的主流产品之一。而单纯的视频录像能力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提供价值,而无法在事故发生前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
第三阶段:AI事中干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结合视频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事故发生前主动警示司机,并在冗长的视频中提取出关键时间段来帮助商用车运营者理解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这个技术革新受到了商用车运营行业的欢迎,形成了今天繁荣的Video Telematics(视频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市场。
这个阶段的典型产品是各类具备车联网功能AI行驶记录仪(一般含防疲劳/防追尾/盲区预警和录像取证等功能),该类产品单车售价在300至1,000美元,目前行业渗透率在全球最发达的北美市场接近18%,欧洲市场约为4%,拉美和亚洲等其他区域在快速跟进中。
根据Berg Insight Video Telematics报告第四版报告,未来三年的行业规模将逐步增长至44亿美元,在2025年—2027年预期增长率将是18%。
第四阶段:数据智能+自动驾驶驱动结合安全管理和效率提升
通过对车辆状态、司机操作习惯等微观层面的细腻剖析,以及对事故频发地段等宏观环境因素的综合考量,该模式能够预见并有效预防各类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助力商用车运营者做出更为科学、精准的运营管理决策。最终,在优化决策的过程中提升整体运输效能确保运输过程既高效又安全。
这个阶段的新产品正在快速变成新的增长极,大量安全运营商愿意向头部的运输企业提供Saas运营模式来降低他们一次性投入成本,转化为按月度或年度分享安全收益。这类运输企业自主发起的安全建设项目,一方面着实大幅提升了行业产品的单车价值,他们不仅获得了早期投入的额外收益,甚至取得了承运货物安全可靠,准时必达的口碑和社会效果。
据锐明技术年报信息,全球头部数十家的安全运营商大多服务有百万台以上的运输车辆大多安装了一阶段到四阶段车载信息产品。以欧美主要市场为例,Berg Insight报告显示,在2022年,北美的安装基础达到近390万台。预计(CAGR)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0%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80万台。在2022年,在欧洲市场上安装基础预计将超过110万台。预计到2027年,活动安装基数将以17.9%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达到250万台。与此同时,欧洲的年出货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估计30万台增长到2027年的超过70万台。安全运营商普遍认为行业的第三代全车智能产品(ADAS、DMS、BSD和车联网功能等等)已初具规模化,行业加速迈向第四代“协同智能”的趋势已经形成。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AI机器人会成为道通科技的第三增长曲线吗?改名为中创智领的郑煤机,能实现千亿目标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