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3月25日,小米集团公告称,计划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股份,预计筹资425亿港元,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刚创下业绩新高,市值突破万亿的小米,又伸手向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用脚来投票?当日大跌6.32%,不过据财联社消息,投资者表达出的兴趣是小米55亿美元配售规模的数倍。
作为与小米董事长雷军在2013年许下赌约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最近直播间提到,有人成了首富,但你看看他给股民分了多少钱,只是靠炒高股价。
还提到行业内卷低价竞争说到,“有些企业,偷技术,挖人,打扮自己一下变成一个好像科技领导者一样的,然后外面都漂亮,就说迎合年轻人口味,其实我们要尽量抵制像这样的。我讲得可能严重一点,我认为他就是流氓行为。因为你并不是对你的消费者负责,你对你同行也是不负责。依靠价格最低成为领导者,但是消费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虽然没有明指是谁,不过懂得都懂。
从赌局开始,市场经常拿小米与格力对比。
比回报
董明珠敢怎么说是有底气的,截止3月25日,格力累计分红1308亿,股息率5.20%,而小米只有0,截止当前,还不断向市场融资发展。
支持小米不分红的人,觉得小米还在快速发展中,觉得不分红合理。如果小米分红,说明小米已经步入稳定的阶段。融资投入更多的钱,为了赚更多的钱。像特斯拉发展那么多年,也从来不分红,也不影响其业绩增长,市值增长。
不过像美国市场,很多企业虽然不分红,但是都很积极回购注销。
即使像英伟达这样的高增长企业,也实施回购注销。
证券市场公司的股票买家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公司自己,公司通过回购注销股票,股数才会减少。
格力自2020年以来,累计回购约6.17亿股,累计总金额约300亿元,累计注销约4.14亿股。
从投资回报来看,格力做得更好。
比热度
截止3月25日,小米市值1.34万亿港币,格力只有2529亿人民币,毫无疑问小米市值更高,两者市值差距万亿。
小米市值从去年最低的11.85港币,涨到当前的53.40港币,市值已经翻番。
从营收规模来看,小米2024年营收3659亿,格力2024年年报还没出来,三季度营收1474亿,营收规模小米也是遥遥领先的。
不过从赚钱能力来看,小米2024年归母净利润236.58亿,格力2024年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已经219亿,不出意外,格力2024年归母净利润还是比小米高。
从营收增速来看,小米2024年营收增速35.04%,格力2024年三季度营收增速是负增长的-5.39%。
从市盈率来看,小米市盈率ttm为53.30,格力只有8.19,小米更受资本市场喜欢。
比潜力
专注空调生产的格力,格力空调常年位居行业最受欢迎品牌,格力等于空调深入人心。
格力主要营收是空调,营收占比总营收达70%以上。
格力多年发力生活电器,营收提升却很小。从2017年23.01亿,到2023年也只有40.02亿,只占比总营收1.95%。
寄往出海?这几年格力出海也并不成功,据2024年中报数据,格力电器海外营收148亿,占比总营收只有14.86%。
小米通过小米澎湃os生态操作系统,构造人,车,家三大场景,是一家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

小米智能手机,已经连续18个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前三。

根据2024年和2025年的市场数据,小米空调在空调品牌中的排名为第四名,市场占有率约为7.01%。
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50%;冰箱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长30%;洗衣机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长45%。

简单来说,小米布局的家场景业务,不仅包含家电,还包含平台,可穿戴腕带设备。加上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三大消费品,小米的想象空间确实更大。
更有人称小米是苹果+特斯拉的“混合体”。
比模式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看到智能电车的巨大机会,小米决定造车。
造车是一门低毛利率的生意,不能算是一门好生意。而且竞争激烈,没想到小米造车成功了。
小米SU7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88898台,发布会的直播带货,相当于200亿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是对传统营销的降维打击。
小米SU7 Ultra发布市场热情依旧高涨,产品开售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开售2小时大定突破1万台,开售3天,大定突破1.9万台,锁单超过1万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没想到卖手机的销售方式,在汽车上也那么适配。
小米的消费级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已经达到亿台级别。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deepseek,庞大的米粉基数,加上亿级的设备连接数,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用互联网模式思维做智能手机,做智能汽车,智能家电,小米的方法论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延展,看起来还是挺成功的。
小米创立愿景“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做出来的产品,目前来看,至少打动了米粉。
小米社区累计2.3亿条用户反馈,据传每条产品建议都有专门团队跟踪。
理解互联网的小米,在更懂年轻人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比组织
董明珠曾经说过,“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连做手机最成功的苹果,也不敢把乔布斯做开屏画面,格力手机的开屏画面是董明珠。
格力电器电商平台,叫做格力董明珠店。
格力健康加,叫做董明珠健康家。
加上“董字”招牌,究竟能给格力带来多少销量呢?
想起曾经的聚美优品的广告词,“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现在聚美优品哪里去了?
对于外界质疑“绑架格力”,董明珠回应到,“不要为这个去苦恼,了解格力的人都支持我。”。还表示,格力电器2001年营收只有50亿,自己两年时间做到了100个亿,当了董事长后做到了1000亿,还给股民分红,给国家创造税收。
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媒体沟通中提到:“我们不仅没有削弱格力品牌,反倒是通过董明珠健康家终端的门店,强化了格力这个品牌。”。
董明珠抖音有200万粉丝,雷总抖音4000多万粉丝,雷总虽然经常“代言”小米产品,可是没有太多直入“雷军”。
董明珠经常教导年轻人怎么做事,雷总经常称消费者是朋友,每当新产品突破多少的时候,总是会发一条动态或者视频感谢用户的支持。
在北京买小米汽车的消费者,有万亿市值的老总帮忙开门,雷总真是“宠粉”。

八方受益
信托机构“镰仓投信”的创始人新井和宏先生,在《可持续资产主义》书中也提到一种思维理念“八方受益”。八方分别是经营者,国家社会,当地地区,客户,股东,贸易来往的企业与债权人,员工及其家庭。

书中提到:那些牺牲员工利益、社会利益等,以牺牲这八方利益相关者中任何一方利益、给某些人带来痛苦或不利为前提而建立的商业都将难以维系发展。
在全食超市发展历程中,有那么一段故事。1981年全食超市遭遇洪灾,所有主要利益相关者,顾客,员工,供应商和投资人,在洪灾之后都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帮助全食超市。

全食超市创办人麦基在《伟大企业的四个关键原则》中提到商业是一场共赢游戏,商业不是基于剥削和压迫,商业的基础是合作和自愿的交换,人们通过自愿交易从而互惠互利。商业不是一个只有赢家和输家的零和游戏,它是一个共赢游戏。
从共赢游戏来看,你觉得哪家企业做得更好呢?